【非常醫生】醫生媽媽產房執仔13載龍年最頻撲 最罕見孕婦產檢發現無頭骨胎兒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2/12/08 13:17

分享:

分享:

在婦產科工作,李閏婷醫生說常常遇到難以預料的場面,例如第一次見人生仔,都會覺得好刺激;又或者媽媽產前出血、生產時大流血,拯救更是分秒必爭。

產房形容接生為「執仔」,母親懷胎十月,新生命終降臨世上,充滿期待、喜悅外,不乏十萬火急、命懸一綫的場面。行醫13年,婦產科專科醫生李閏婷最難忘是2012年的壬辰龍年,父母都愛生龍仔龍女,壬辰與妊娠同音,意謂生育之年,「執仔」執到手軟。

不少醫生從小立志懸壺濟世,婦產科專科醫生李閏婷小時候卻從未想過,中六時的暑假,是她的人生轉捩點。那年中大醫學院舉辦了一個暑期體驗課程,讓中學生有機會接觸醫療實況,整個星期中學生跟隨醫科生到醫院參觀,了解醫生和醫學生的日常職務及生活,更需要參與討論,愈發覺也是她心目中渴求的工作。

「課程尾聲頒發了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ward予參加學生,我有幸獲此獎項之一,替我猶如打了一枝強心針,於是向着行醫的夢想進發。」

婦產科分婦科和產科,李閏婷醫生形容一個動態、一個靜態。「兩者加起來互相發揮作用,對我來說是啱啱好。」(湯致遠攝)

3日一Call   鍾意就不覺苦

會考及高考成績皆優,李閏婷如願進入中大醫學院。醫學院共讀5年,在第四年會開始學習婦產科,醫學生需要幫手「執仔」,一個星期執5個,當孕婦進入產房準備生產,他們要與助產士報名,照顧這個媽媽直至BB出世。「落手落腳照顧媽媽、從旁幫手生產,見證着過程令我有一份莫名感動和喜悅。這星期過後,敲定婦產科是目標。」

當實習醫生時,李閏婷未能先獲派到心愛的婦產科實習,只排到「第四水」(每3個月的實習周期稱為一水),第二、三水已進行面試,到第四水想入心儀專科恐怕凶多吉少。她千辛萬苦在第一水調到瑪嘉烈醫院婦產科實習,醫生們知她日後欲向此科發展,語重心長提醒她:「做完這3個月實習再算,要想清楚啊,婦產科真的好辛苦!」

「前輩所言甚是,確是辛苦到不得了!因為3日一Call(正常一至五朝八晚五正常上班,每3日要直踩一晚直至翌日中午,整整30小時)。夜深人靜之時,是BB出世的高峰時間,睡眠是奢侈事,但一鍾意就不言苦,Call 得密就學得多,知識和經驗就此一點一滴累積。」

她在非洲手術進行中的情況。  (被訪者提供)

非洲實習4星期

在讀醫第四年的暑假,醫科生需揀選一個地方實習,李閏婷與另外3位同學選了全世界愛滋病人口比例最多的地方——非洲斯威士蘭進行實習4周。

當地醫院設備簡陋,在手術室會見到蚊拍,因不時有昆蟲飛進內;醫生們經常在做手術時突然停電,每個人都需要隨身帶備一把手電筒繼續手術,令她非常難忘。

她兩個星期跟婦科、一星期跟隨內科、一星期駐愛滋病診所,學習不同的醫學。當地醫護也視他們是正式醫生般,巡房、門診、協助做手術。「因愛滋病患病人數多,當地不少孕婦及兒童都是愛滋病攜帶者,更覺教育十分重要,宣揚減少愛滋病傳染知識。」

2015年李閏婷取得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資格。

龍年生育高峰期

在婦產科工作,她說常常遇到難以預料的場面,例如第一次見人生仔,都會覺得好刺激;又或者媽媽產前出血、生產時大流血,拯救更是分秒必爭。「做這一科很需要執生,因這科常面對趕急突發事件,我常形容產房如天氣,難以預計,這一刻平靜反而心覺不踏實,像風暴前夕不尋常的平靜。面對洶湧而至的難題,決斷能力要好快,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她實習過後,順理成章在瑪嘉烈醫院婦產科任職,至今13年。要數難忘事,2012年壬辰龍年她最為深刻,很多父母愛生「龍仔龍女」,加上壬辰與「妊娠」同音,更成為生育高峰年。「這年忙得不可開交,我記得在年三十晚當值風平浪靜,但一踏入龍年初一不斷有媽媽要入院臨盆,情況之洶湧,印象難忘。我形容那時像入了少林寺,從忙碌、危急的日子中遇上不少奇難雜症,練就一身好功夫。」那一年裏她上班時會吃一份豐富早餐,因為工作忙至午餐直至放工,也未必有時間吃。每一個婦產科醫生的共通點是:走路快、吃東西快。

她慶幸工作上遇上不少良師,在瑪嘉烈婦產科的顧問醫生和副顧問醫生身上學到不同的手術技巧外,亦學到他們對病人的細心。「記得有一位顧問醫生向我們說,孕婦是很脆弱的,更加要小心照顧,始終有兩條生命在我們手上,責任好大,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閏婷(中間)醫學院4年級時在婦產科實習。 (被訪者提供)

無頭骨的胎兒

見證新生命到來固然喜悅,偶爾會遇上死亡事故。其實香港現今難產及胎死腹中的個案,每一千宗約有2.4個;流產較常見,發生率10個孕婦有一至兩個。「每一條失去的生命,我都會覺得心痛可惜,更覺生命是難能可貴。由一粒卵子與一粒精子結合,經複製億萬次形成一個人,然後能安然出世,是很難得一件事。遇上媽媽們不幸失胎、BB夭折,除了妥善處理這不幸事件,也希望我可以陪伴媽媽過渡這傷心時刻,作出心理上支持。」

產檢技術進步,大大減少懷孕及生產意外,惟李閏婷記得有一位少數民族的媽媽,本身已育有幾個子女,忙碌下無進行產前檢查,直至懷胎7個月首次進行產檢,一照之下赫然發現胎兒無頭骨,根本難以生存。因過了24周未能替媽媽採取終止懷孕,待數月後生產出來。如此嚴重的結構性胎兒問題,在香港屬少見。

點擊圖片放大
+5
+4

在病房馬上臨盆

突發生仔事件也常發生,李閏婷遇過有孕婦僅懷孕8個月突然作動,在病房宮頸已全開要生產,連送往產房也趕不及。「在病房產子,情況亂成一團,我提醒自己必須要冷靜,控制場面,也確保孕婦BB安全,也要安撫病房裏的其他孕婦。由於BB磅數輕,產程快速,由作動至嬰兒出世僅20多分鐘。」

常道生仔猶如踏了一隻腳入鬼門關般危險,李閏婷認同。她第一年當婦產科醫生時,有一晚值班,丈夫帶著懷着三胞胎八個多月的太太入院,神色凝重說太太頭痛欲裂、精神疲憊,一檢查下有血壓高、蛋白尿,半身難郁動,是嚴重的妊娠毒血症兼有腦出血,李閏婷連同腦外科、麻醉科、深切治療部的醫生共同處理,為太太開刀取出三胞胎後,再為她進行腦手術,可惜因情況太差,太太最後也撒手人寰。

她其後一直有跟進三胞胎,健康狀況良好。「這件事令我體會極深,首年當醫生已經歷如此重大生死,生命可貴,作為婦產科醫生的責任甚大,雖然有些狀況屬難以預料,但做每一步都要非常謹慎,照顧好媽媽與幼兒。」

成為媽媽後,李閏婷對孕婦和媽媽們有更深一重的體會。(被訪者提供)

今年初為人母  感受更深

今年三月當上媽媽的李閏婷,感受特別大,她懷孕時,很多人以為她本身是婦產科醫生,懷胎生產過程瞭如指掌,必會「定過抬油」。「其實不是,我的準媽媽身份與其他孕婦沒倆樣,孕期裏我知道頭3個月會嘔吐,但到我經歷此情況心情一樣忐忑,會擔心是否不夠營養。至感受到胎動時,與BB的連繫感受更深。」見盡無數的接生場面,抱着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李閏婷同樣流下感動眼淚。

「做了媽媽後更了解,除了從醫生的角度,更可以為人母的親身經歷,向孕婦解釋懷孕是甚麼一回事,親切感加倍。」

記者:周美好